扶贫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意见
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了基础,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总体上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而扶贫工作安排意见。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意见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平凡的一年,喜庆与悲伤、灾难与抗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0xx年也将是扶贫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的确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使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大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励精图治,拼搏奋进,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县内易地安置等重点工作的落实。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了基础,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总体上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二oo八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年度目标任务。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办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会精神,在客观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以永扶办字〔20xx〕1号文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二○○八年扶贫工作要点》上报县政府,下发十五个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文件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办将县委、政府确定的20xx年重点扶贫工作任务,及时将主要扶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分解落实到各股室负责人及各位分管领导,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完成好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
(二)20xx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较好。
1、突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确保完成6600人极端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715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我办及时下发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完成二○○八年解决温饱目标任务的通知》(永扶办字〔20xx〕11号)文件,制定了办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等十条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到年底统计,全县实际解决了664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实现了718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狠抓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20xx年共计启动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78个,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2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项目涉及基础实施(含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水利工程、安居工程),经济发展(含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建设(含沼气池、节能灶),社会公益事业(集体性文化娱乐场),科技培训(含种养业、养殖业、劳动力实用技术)等五大类项目,项目覆盖15个乡镇78个村民小组4047户15791人(少数民族1937人、残疾人223人)。截止11月底,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除受种植节令制约而不能启动实施的种植业项目外,90%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科技培训项目基本实施结束,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社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以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重点的扶贫安居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年初特大的冰凌雪灾、雨季的滑坡泥石流、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情发生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类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以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和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整合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整村推进消除茅草房工程和专项安居消除茅草房工程等项目资金,着力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今年全县规划实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茅草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国债易地扶贫等安居工程6758户,项目总投资5233.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安居工程400户16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安居工程700户280万元;“5.21”地震受灾民房恢复重建3022户3629.6万元;冰凌雪灾民房恢复重建1296户648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00户400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加固工程500户100万元;国债易地扶贫40户16万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受益农户已全部迁进新居。
4、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今年的产业扶贫开发围绕县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和独具区域优势与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把握种植节令,认真组织实施“**县20xx年度财政资金产业发展花椒高产高效示范栽培项目”,该项目规划在务基乡八角村和黄华镇金寨村建设实施示范园1550亩(其中低产林改造1000亩,种植示范园500亩,采穗圃营建50亩),配套灌溉水池50个1000立方米、灌溉管引3000米,科技培训500人次。省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覆盖2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1141户贫困农户5291人。该项目截止11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深入调查,认真组织编制《**县灾后重建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药材示范基地种植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在伍寨乡白云村、码口乡黑甲村、莲峰镇官寨村、水竹乡塘坝村等高寒山区6个贫困村的33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实施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976亩;莲峰镇六井村实施天麻示范种植80亩4000塘,项目总投资30万元。截止11月底,已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立足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10月底,已完成**县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建设100亩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与上报,项目总投资5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经市级专家组评审通过,正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批之中。
5、狠抓贫困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促进增收。**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扶贫办的统一组织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县扶贫办、人力资源办进一步明确目 ……此处隐藏3713个字……/p>
3、认识不到位,工作有松劲现象。个别乡镇、挂钩帮扶部门的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对全市的“百千万帮扶工程”挂钩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涉农资金无法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加上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持对象等不明确,见子打子,缺乏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项目实施中,随意调整上报批准的项目,对扶贫项目的业务要求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项目建设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码口、伍寨、马楠三乡扶贫项目尾欠越拖越大,工程迟迟发挥不了效益。一些乡镇后续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项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4、扶贫项目的安排存在着“路边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少数项目没有真正安排在最贫困村组和最贫困农户,表现为存在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轻产业扶贫等增收项目,重无偿资金扶持,轻有偿资金的争取和使用,重领导的安排指示,轻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的安排原则等现象。
5、群众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少数群众的“等、靠、要”畏难情绪、懒惰思想突出,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二oo九年扶贫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易地开发、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继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基本解决0.8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提高0.65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发展,社会和谐基础更加稳固。
主要任务:力争完成76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0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解决500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和安置问题;保持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转移输出,争取大多数贫困家庭户均转移输出1个富余劳动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科技、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和开发野生山果绿色保健饮料业;发放农村小额信贷1200万元以上,以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六个一”项目建设力度(大多数贫困人口人均拥有1亩左右基本农田地、1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出栏1头生猪、掌握1门农村实用技术、有条件的户均转移输出1名富余劳动力、建设1个沼气池或节能灶),为早日摆脱贫困、与全省全市同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努力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20xx年,我们将按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省、市扶贫部门的规划,全力实施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认真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从解决贫困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以通路、通电、通水、改厕、改房、改灶、改厩和治脏、治乱、治差等为主要内容的“三通四改三治”工作,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努力建设秀美家园。认真落实扶贫规划进村到户、帮扶力量进村到户、扶贫资金进村到户、扶贫项目进村到户和技术服务进村到户等措施,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致富一个村;使每一个重点扶持村的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㈡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努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
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培植有市场、有效益的新型产业。对有产业基础、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地方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扶贫企业+农户”、“农头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扶贫组织的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机制,着力提升全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扶持龙头企业与建立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植和壮大全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继续积极探索信贷扶贫的运行机制,结合“信用村”建设,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努力发挥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产业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㈢着力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胆探索,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绩效考评、资金整合、项目配套等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解决温饱问题的进程、返贫率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帮扶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和重要依据。重点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协调机制。县扶贫部门将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整合资源,协同县直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能把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纳入行业部门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将高寒山区、深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最穷的村、最困难的群众优先纳入扶持范围,优先安排、重点扶持,特别是把绝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已基本具备脱贫条件的村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㈣着力做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责任制,努力探索有效的挂钩扶贫工作方式和社会帮扶办法,使之真正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
㈤着力实施500人县内易地开发扶贫,努力改善高寒山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㈥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包括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过程,形成持续增收能力。
㈦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感性、工作主动性及工作水平。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加强部门合作的意识,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对象、战略和政策措施,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加强研究,勇于创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文档为doc格式